名家风采|大道传薪——刘江书法篆刻艺术特展
编者按:刘江先生是中国书法篆刻高等教育的先行者与实施者,当代印坛泰斗、书坛巨擘、理论大家。先生德艺双馨,桃李满天下,为推进中国书法篆刻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在喜迎刘江艺术馆开馆之时,双节来临之际,特推出刘江先生特辑,以飨读者,以表对刘江先生的无比崇敬之情。
刘江先生
简介:刘江,书法家、篆刻家、教育家。原名佛庵,号知非,男,汉族,1926年7月生,重庆万州人。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印学博物馆名誉馆长,西泠印社执行社长。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一届理事,第二届常务理事,第一至五届“国展”评委,浙江书法家协会首席顾问(成立时任副主席),浙江省书法教育研究会理事长,浙江省刘江艺术研究会名誉会长、浙江省甲骨文学会名誉会长。
2002年被评为浙江省“二十世纪有突出贡献的文艺家”,2005年荣获中国书协授予的“二十世纪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中国印章艺术史》于2007年曾先后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奖,此书并在同年9月获“国家政府奖提名奖”。2008年任命为西泠印社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009年底评为“中国书法兰亭奖终身成就奖”。2010年获中国文联“造型艺术成就”奖。自2018年至今任西泠印社执行社长。
大道传薪——刘江书法篆刻艺术特展前言
(文|沈浩)
“艺事精能,不拘一格,英绝领袖望之斯人。”1985年,书坛泰斗沙孟海对刘江先生的为人和为艺做了这样的高度评价,这是大道传薪,是学术生命的接力。35年过去,今年已是95岁高龄的刘江先生以艺者继学拓疆,师者匠心致远,士者立心弘毅的精神和作为无愧为“英绝领袖”。
1982年刘江向沙孟海汇报工作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雄浑》有云:“大用外腓,真体内充。反虚入浑,积健为雄。具备万物,横绝太空。荒荒油云,寥寥长风。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持之匪强,来之无穷”。刘江先生的书法篆刻艺术人们常常用“雄浑”二字来概括,我也认为是最恰当不过的。先生艺道双修,“雄浑”是先生艺术之境,亦何尝不是其修身为人之境。君子谦谦,温和有礼,大道盈胸,雄浑见笔。雄伟之气源于其内心的清虚,雄浑之势,发自他对大道的崇尚,先生正是这样践行着他的艺术人生。
刘江与沙孟海先生在右军祠前
刘江先生是当代书坛的尊者。他师从诸乐三先生,是近代艺术大师吴昌硕的再传弟子,同时又得到潘天寿、陆维钊、沙孟海诸位先生的教诲。作为当代杰出书家和中国篆刻艺术的国家级传承人,先生于艺术始终有着强烈的创新意识,“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他入古出新,篆书实践出秦入汉,广采博纳,于甲骨、钟鼎、汉篆、玉箸、清篆等无不精研细琢,穷源竟流,勇于探索,别开新貌。他领衔印坛,篆刻之路远绍秦汉,近取缶翁,甲骨文印和叠篆印独树一帜。其印刀法沉着爽健,笔法浑厚华滋,字法守常明变,章法奇思迭出,形成了浑厚、老辣、猛健的个人风格。艺术风格之鲜明,艺术内涵之丰富,享誉海内外。
沙孟海先生为刘江先生题字
刘江先生是中国高等书法教育的先行者。他与陆维钊、沙孟海等老一辈艺术家一道在上世纪60年代筚路蓝缕,艰难开创了中国第一个高等书法专业,又在改革开放时期以接力者的身份将沉甸甸的接力棒稳稳地传递给了后来者,勤勤恳恳,无私无悔地奉献着毕生的精力。退休以后,他耕耘不辍,以几百万文字,构建起了极富特色的印学理论构架,为篆刻学科的建设和完善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向我们展现了一位学者型艺术家的使命担当。《中国印章艺术史》《篆刻美学》《篆刻技法》《篆刻艺术的形式美》《篆刻艺术欣赏》……
刘江先生各时期照片组图
刘江先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布道者。五十年代,他投笔从戎,八年多的军旅生涯,他从事文艺宣传,不忘艺术耕耘。在美院工作,他言传身教,孜孜不倦,桃李芬芳。他心系书法篆刻艺术的社会传播,小到幼童,大到老翁,凡有求教者,他无不倾囊相授。作为西泠印社的执行社长,他与印社同仁一起致力于“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大力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举国同庆
德艺双高,金石永寿!刘江先生的艺术创作扎根大地,心怀人民,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他对工作兢兢业业、不计得失;对学生悉心教诲、尽心照顾;对社会无私奉献、不求回报。几十年来,先生的书法篆刻作品遍布大江南北,播芳六合。救灾济贫他捐钱献作,他向家乡、母校、印社、博物馆以及社会各界的慷慨捐赠难以计数。在他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位人民艺术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以雄浑而博大的艺术,无私而崇高的精神,赢得了世人的敬仰!
大道传薪——刘江艺术馆开馆特展观后
(文|赵旭)
师公刘江先生书法艺术特展于9月25日开启,由于工作原因未能亲赴现场,着实有些遗憾,好在无数师友亲临现场,得以在微信朋友圈中先睹风采,在双节假期来临之际迫不及待的来到现场。以往观展,更多是拍摄任务在身,追随领导的脚步,难免走马观花,匆匆不暇,此次时间充裕,心态平和,别有一番滋味。在此与大家分享一下观时所见所闻,观后所感所想。
艺术馆外景
双节期间的南宋御街格外热闹,由于观展心切,直接绕过了人头攒动的河坊街,沿着御街一路向南,在各式各样的建筑群中望见一处白墙黑瓦,古朴大气的中式建筑,使热闹的街道平添了一份典雅与静谧,走近果真便是刘江先生的艺术馆。艺术馆紧邻鼓楼,位于御街南方之首,交通十分便利。
展厅
步入艺术馆,仿佛穿越置身于北宋年间的宅院,那种古朴的气息使心境瞬间宁静下来,穿过门楼,进驻展厅,回形的天窗设计格外通透,秋日和煦的阳光映射入展厅,交相辉映,不禁感慨古人对于建筑的匠心与智慧。
沙孟海先生致刘江先生信笺
启功先生致刘江先生信札
展柜中珍贵的文献资料包括先生篆刻手稿,与师友信札,已出版专著,教学计划手稿等。圈中前辈蔡树农老师称刘江先生为“老实人”,甚为传神。首先应是先生勤勤恳恳,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一封封信札,一本本著作,一件件手稿皆是先生将毕生的心血投注于中国高等书法教育事业的真实写照。此外,先生为人谦和低调,致力于公益慈善事业,向家乡、母校、印社、寺庙、博物馆捐赠书法篆刻作品和钱款不记其数,对晚辈后生的支持更是不遗余力,还记得圈中师友办展拿着作品请先生题字,先生只要对作品认可皆欣然应允,大加鼓励。
振兴中华
观展
此次观展时最有意思的便是听到一对老夫妇因为刘江先生作品而产生的拌嘴,老奶奶看的很是关注,然后和老爷子说道:“我看半天,看不懂啊,我还是喜欢楷书,他写字不画画嘛?”正当我要解释先生书画印俱佳,二楼有先生绘画作品时,老爷子率先开口了:“我就喜欢这种字,这才是男人的字,他还参加过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了不起。”我不知道两位老者是什么身份,什么职业,但他们的评论恰恰是最朴实,最客观的。老奶奶的直言不讳看不懂,确实篆书对于非专业的一般爱好者来说有些难懂,至于质疑为何不画画,或许是老奶奶对书法家书画同源的期许亦或仅是个人喜爱。老爷子的一句“男人的字”和蔡老师的“老实人”有异曲同工之妙,评论家口中的苍劲朴厚,苍遒拙劲,雄强古茂等专业术语在此时竟尽然显得有些许苍白、乏味。显然这位老爷子深刻的捕捉到、体会到、感悟到了先生书法艺术的美学特征及本质精神。一句简单的“保家卫国,了不起”更是言简意赅,直抒胸臆的概括了先生的爱国情怀。
得道多助
此次观展时最令我感动的是一位前来观展的老哥。老哥在听到两位年轻观展者被先生篆刻深深吸引,奈何专业所限,难以厘清朱文和白文。老哥见状,立刻赶来讲解,尽力的将自己的“杭普”说的标准。老哥估计是个急性子,讲了半天感觉两位年轻人好像还是有些云里雾里,最后索性讲道:“朱文就是阳文,就像男人是凸出来的,白文就是阴文,就像女人是凹进去的,但是要弄灵清刘老师这个白文也雄强的,味道毛好类,总之刘老师毛厉害类,人品也没得说,现在的这批人根本比不来的。”然后就自发地当起向导带着两位年轻人一起观展。虽然对老哥的个别表述、理解,不敢苟同,但是这位老哥对刘江先生发自内心的崇敬之情溢于言表,着实令我感动。这令我不禁想起展厅中先生名为“得道多助”的篆刻作品,正是因为刘江先生崇高的艺品、人品,无数同道,后生自觉地将先生之大道传播、发扬光大。
艺术馆墙上的“屋漏痕”
先生以篆刻、篆书名世。篆书出入秦汉,广采博纳,融甲骨、钟鼎、汉篆、玉箸、清篆等于一炉,别开新貌。篆刻印从书出,刀法沉着爽健,风格浑厚老辣,方寸之间,气象万千。在二楼观展、拍摄时,无意间被窗外艺术馆最后方高墙上的“屋漏痕”所吸引,在深感大自然之鬼斧神工的同时,更深刻地体悟到先生书法篆刻的线条质量之高、之美。亦不禁浮想到先生亦如艺术馆的此处高墙默默付出,谦虚低调却勾勒出一幅别具中国精神与意味的自然佳作;如墙上屋漏痕在中国书法篆刻教育、艺术史上留下不可磨别的天然印记。
刘江先生一生致力于书法事业,培养了许多书法篆刻领域的顶尖人才,受教于先生者更是不计其数。如朱关田、王冬龄、邱振中、祝遂之、陈振濓等早已成为当今书坛的领军人物,继往开来,在自己的书法领域方向取得优异成绩。大道传薪,我坚信在先生的影响下,在文艺大繁荣的时代背景下,一代代书法人不忘初心,不断开拓进取,书法事业必将迎来美好的明天……
最后祝刘江先生身体健康,艺术长青。
作品选登
传承印石文化
刘江先生与诸乐三先生合作印屏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歌
花好月圆人寿
来者可追
行路难
莫道君行早
振兴中华
水墨山水
赏缶翁刻青田石小印有感
继往开来
展厅
(部分资料由刘江艺术馆提供,在此特别鸣谢)
监制|赵 旭
图文编辑|coco
建筑设计:杨志疆 建筑摄影:夏强
本公众号旨在促进优秀文化艺术的传播、交流与学习;与您分享优秀艺术家的作品、最新展览、活动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