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堂关注丨一生一首翰墨诗——周慧珺的书法人生

发布:2021-12-28 13:08:16 | 热度:3033

1.jpg



编者按:中国书协顾问,中国书协第四届副主席,第一、二、三、四届理事,上海市书协名誉主席周慧珺先生,于 2021 年 12 月 27 日在上海逝世,享年 83 岁。周慧珺先生巾帼不让须眉,在中国现当代书坛独树一帜,其一生安守心中的艺术家园,不为名利所动、不以巨匠大师自居,勤勉、谦逊、平和、亲近、自律的人生态度和处世之道堪称中国传统文人立身的典范。在中国古字帖几乎“断层”的年代,她用翰墨芳华连接起了中国人骨子里对书法的热爱,影响了整整一代人。本期荷堂艺术馆与大家一同缅怀、领略其传奇的书法人生、精湛的书法技艺。






一生一首翰墨诗——周慧珺的书法人生


文|李 静





20 世纪 70 年代初,是中国书坛的荒芜季节,老书法家们被迫搁下了笔。在上海的东方红书画社(朵云轩),却活跃着一支由一群年轻人组成的“工农兵通讯员”队 伍,周慧珺便是其中的一位。




在碑帖稀少、书法理论尚处在讨论技法的 30 年前,“创新”“流行”等词语对周慧珺来说闻所未闻,遥远得如望星空。周慧珺不知“创新”,无意“流行”,却在不久以后成了“创新”与“流行”的代言人。





2.jpg


一帖成名


1974 年,35 岁的周慧珺受朵云轩之约,出版了平生第一本字帖——《鲁迅诗歌选行书字帖》。字帖中那刚健俊逸的墨迹令人耳目一新。在字帖匮乏的年代,突然出现了这样一本既含“米”字那种戢锐于内、振华于外的风格,又有颜体的宽博和稳重的气势,并体现出强烈时代感的字帖,犹如在炎炎夏日吹来了一阵凉风,无数人为之惊叹折服。




周慧珺在后来的作品《自序》中说,特殊年代家庭遭受变故及自身受疾病折磨,这一时期的书风追求雄强刚健,以表达自己在逆境中不甘屈服的心志。也许周慧珺字帖里所表达的精神,在当时的学书人心中产生了共鸣,人们争购踊跃,首版很快售罄。于是一版再版,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连印十多版,创下了印数 100 多万册的空前记录。一阵“周慧珺书法热”的旋风吹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令全国的书法爱好者都记住了周慧珺的名字以及她那具有独特风格的书法。






3.jpg





技道两进


周慧珺学书伊始,便把临帖看得至关重要。她经过反复研习和实践,探索出一套属于自己的独特临帖技法。她敬畏传统,但不保守,她的书风里有米芾的影子,但更包含着自己强烈的个性。最初,她从“米字”中寻找到了与自己学养、气质相吻合的东西,取其“一枝半叶”,融会在心,形成自己的风格。




多年来,周慧珺的可贵之处在于她并未安于取得的成就,而是不断探索,不断提升自己的书法品格。也许是因为对“米字”情有独钟,周慧珺深受宋代书法创作理念的影响,即在书写过程中,不太执著于法度,讲究整个章法布局的和谐,重视作品中的风神意蕴及节奏感。所谓循法而不囿于法,法外求意。这种理念决定了周慧珺在创作中善于兼收并蓄地自由发挥,力求做到“法度与率意”的和谐统一。











大道无垠


周慧珺无疑是当代杰出的书法家。但 是,在高喊“创新”口号的今天,对周慧珺的书法也有各种议论,听得最多的是“保守” “落伍”“俗”,等等。周慧珺为人大度谦虚,听到后并不生气。她经常说:“书法在进步,也许我的观念真的落后了,但我的潜意识里是不甘落后的。不过,每个人都会有因各人的理念之差带来的局限性,我会尽力并尝试去做我所能意识到的那一部分。




”所谓“创新”,周慧珺有自己的理解,她认为凡在书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大家,无一不是独辟蹊径开一代风气的,但独特鲜明的风格并不是可以迅速“创新”出来的,刻意的做作、摆弄翻出来的花样,显然与真正意义上的书法风格创新相去甚远。周慧珺对经典的涵泳不狭隘、不固执,善于摄取与其性情可以相容的诸家法数,能虑定而直击要处。凡此种种,使她能凭借其卓见自异于常人而入得深,并因入得深而拓得开、看得远。






5.jpg




大美无言


周慧珺书法的特色就是把雅与俗完美揉和,高度地统一起来。周慧珺坚持强调书法本质的艺术性,但也顾及其实用成分。创作时把自己的艺术风格和自然美学不露痕迹地融汇,恰到好处地表达,舒缓而紧致地体现雅俗共赏。她认为好作品的共同特征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要遵循艺术发展规律,具备精深的艺术功力,富有鲜明的时代精神;书法创作的最高境界应力求用自然的笔墨语言,表达丰厚深远的意蕴,使作品具有丰富的艺术潜能,让不同层次的观赏者都能欣赏。




其实,周慧珺书法之所以能经久不衰地深受大众喜爱,说到底,她的为人和她的作品一样,符合中国人的传统思维,即“中庸之道”,没有完美何来“极雅”?周慧珺自有卓识和襟度,对书法的本质看得深、溯得远,并能在与己不相合的事物中摄取所需以自壮,这一特质在她的书法艺术的实践过程中被发挥得淋漓尽致。怀揣着“雅俗共赏”的审美意趣,始终如一地用沉着娴雅的笔致书写,不激不厉、开合有度,是她优游斯事的自得之意和胜出之道。





6.jpg





踵继前贤


周慧珺踵继前贤,从 20 世纪 70 年代崭露头角到后来的开风气、领潮流并作为一位主政上海书坛 12 年的领军人物,她敢于不断自我否定、自我进取,在她的心目中碑帖结合既是理想也是目标。所以,在 20 世 纪 80 年代初期她毅然地从单纯的帖学中走了出来,把自己的视野和触角深入到北碑之中,作品以刚强雄浑的面貌出现,她的成功对当时的上海乃至全国中青年书法作者的影响是巨大的,她以自身迥异于他人的强烈书风和独特的个性精神,使帖学和碑学有机融合,并以苍厚奇崛、险绝跌宕的风格,丰富了以沈尹默、白蕉为代表的平正秀逸的近现代“海派”书法的组成元素。




周慧珺继承了米芾的笔法和创新精神,中年后取法魏碑,使作品在米芾欹侧的结体形态上更显气势,笔致方圆并举,“帖形碑质”使作品更具深刻感。那种带着强烈的时代气息的雄强刚健、藏露互见的书风,补充了老“海派”书法家的作品在力度上、节奏感上的欠缺。周慧珺使书法在视觉冲击力上实现了一个历史性的转折和突破,也把“海派”传统的审美观推向一个新的境界,不能不承认,她的出现丰富了“海 派”书法的内涵,对“海派”书法的传承和弘扬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也为新时期的海派书法竖起了一座崭新而璀璨的地标。




周慧珺的意义在于:她在所处的时代里,曾经碰上了书法最为寒冷的冬天,年轻的周慧珺,在这个冬天里点燃了一把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把火的意义不同寻常。中年以后的周慧珺,又遇上了书法有史以来最为火热的夏天。对于已经享誉全国、成为书坛领军人物的周慧珺来说,任重而道远。不善言辞的她,不会说教和鼓噪,她是以艺术上、人格上的“独善其身”来告诉人们:什么是传统,什么是创新,什么是在她的心中书法所应该具备的内涵?




对于书法界而言,周慧珺的时代终将过去,就她自身而言,她是值得自豪的,因为她无愧于这个时代。她雁过留声了,她的艺术影响了整整一代学书人。可以肯定,今后并且很久的将来,人们都不会忘记曾经有那么一位身患残疾的奇女子,在中国书法史上抹上过重重的一笔。


(原文刊载于《中国书法报》)



建筑2.jpg













建筑设计:杨志疆    建筑摄影:夏强



艺术馆相关资料.jpg


本公众号旨在促进优秀文化艺术的传播、交流与学习;与您分享优秀艺术家的作品、最新展览、活动等信息。



1647936581370.jpg